金屬表面預處理的發展
表面預處理是隨著表面工程及其技術的演繹和發展而進步的,可見下表列出的基材表面預處理技術的發展簡況,由下表可見,在表面施加涂層、鍍層或膜層之前的基材表面預處理技術,水基清洗劑是隨表面工程技術的發展,獲得了長足的發展,由手工打磨、普通水洗發展到多功能、系列化、標準化、自動化表面預處理的新階段。其特點如下。
(1)有機溶劑的使用更加高效,更加注意對環境的影響和節約。
(2)水基清洗劑大力推廣,清洗設備系列化、標準化、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。
40年代:有機溶劑、酸洗、堿洗。
50年代:出現超聲波清洗。
60年代:出現高壓噴射水清洗。
70~80年代水基清洗劑大發展,伴隨清洗設備系列化、標準化、自動化;高清潔度、高生產率的自動預處理技術生產線的應用;化學、電化學除銹的廣泛應用;水基清洗劑適應電子束、激光束、離子束進入表面處理領域,加快了超聲波清洗、電子轟擊清洗等精細清洗技術的應用。
90年代以后:(1)多種高效磷化液的應用,“二合一”、“三合一”、“四合一”處理液將“除油、除銹、磷化、鈍化”結合起來,高效處理。
(2)大型高壓自動化環保型干、濕噴砂機的使用,實現除銹、粗化一次完成。
(3)嚴格環保法規,環保型預處理技術與設備、環保型預處理劑逐步發展。
(4)明顯降低表面預處理對環境帶來污染的研究取得成就,例如,大型高壓自動化環保型干、濕噴砂機的使用,水基清洗劑不但提高了工效,而且明顯地減少了沙塵、污物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;高壓水、循環水、水蒸氣的使用,明顯地減少了清洗水的消耗,節約了能源,保護了環境。
(5)多功能處理劑的開發,水基清洗劑將過去多種步驟、多種工序才能完成的表面預處理,改為一步完成,例如“四合一”處理劑的使用,使“除油、除銹、磷化、鈍化”四項內容的處理一步完成,大大地提高了效益、節約了能源、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,正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好工藝。
(6)20世紀60~70年代,隨著電子束、離子束、激光束這些近代技術進入表面加工技術領域,并發揮其特有的功能,水基清洗劑使表面加工技術發生了劃時代的進步,不僅推動了許多工業部門的飛速發展,而且形成了自己的體系,形成了表面工程學,電子束、激光束表面處理技術、化學氣相沉積技術、物理氣相沉積技術、離子注入等新型表面處理技術在高新技術領域獲得廣泛應用,新型表面預處理技術,例如,電子轟擊、離子清洗等成為不可或缺的實用技術。